国家消防救援局指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是危险作业
分类: 媒体报道
标签: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危险重重需谨慎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国家消防救援局明确指出其属于危险作业范畴。那么,什么是动火作业?为何它在人员密集场所如此危险?又该如何安全进行呢?
一、基本概念介绍
动火作业,简单来说,就是在禁火区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超市、学校、医院、影院等,一旦动火作业引发火灾,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具体操作方法
- 动火前准备
- 办理审批手续:必须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动火作业许可证,详细说明动火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安全措施等信息,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 清理现场:将动火作业区域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保持至少10米的安全距离。如果无法移动,要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隔离。
- 配备灭火器材:在动火作业现场配备足够数量且适用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砂、灭火毯等,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其使用方法。
- 动火过程控制
- 专人监护:安排专人在现场进行监护,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动火作业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要求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
- 控制动火时间:严格按照审批的时间进行动火作业,尽量缩短动火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明火作业增加风险。
- 规范操作: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动火作业操作规程,确保动火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 动火后检查
- 清理现场:动火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消除火种,检查有无残留的火星或炽热物体。
- 复查安全: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全面复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三、注意事项
- 严禁违规动火:未经审批、未采取安全措施等违规动火行为坚决禁止,任何人员都不得擅自进行动火作业。
- 关注环境变化:在动火作业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并做好防护措施。
- 定期维护设备:动火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 加强人员培训: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动火作业流程和安全要求,具备应急处置能力。
四、实际案例或建议
曾经有一家商场在进行内部装修时,违规进行动火作业,未办理审批手续,也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在动火过程中,火花引燃了附近的易燃装修材料,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商场内大量商品被烧毁,人员惊慌失措,幸好消防部门及时赶到将火扑灭,但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建议各单位: 1. 强化安全意识,将动火作业安全纳入重要管理内容,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2. 建立健全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流程,加强现场监管。 3. 加大安全投入,配备先进的动火检测设备和灭火设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在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万无一失,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