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火技术要点
分类: 消防要闻
标签:
建筑工程防火技术: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
一、基本概念介绍
建筑工程防火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预防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其核心在于控制火灾的三个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消防设施配备等,阻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大。
二、具体操作方法
(一)建筑设计防火
- 合理规划布局
- 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防火间距,避免火灾时火焰和热辐射轻易蔓延到相邻建筑。
- 划分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将建筑物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区域,限制火灾的扩散范围。
- 安全疏散设计
- 设计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并保证其疏散路线清晰、畅通无阻。
- 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二)建筑材料防火
- 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 建筑结构构件如梁、柱、楼板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对于一些内部装修材料,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等,应选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减少火灾荷载。
- 材料的防火性能检测
- 在建筑材料采购时,要确保材料具有合格的防火性能检测报告,从源头上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
(三)消防设施配备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在建筑物内安装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等,能够及时探测火灾初期的烟雾和温度变化,并将信号传输到消防控制中心,发出警报。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合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湿式、干式、预作用等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自动喷水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 消火栓系统
- 确保建筑物内消火栓的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消火栓应定期进行维护检查,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为扑救初期火灾提供水源。
三、注意事项
(一)施工过程中的防火
- 动火作业管理
- 进行电气焊等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作业前要清理周围易燃物,配备灭火器材,并设专人监护。
- 易燃材料存放
- 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材料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和热源,设置专门的仓库进行保管,仓库要符合防火要求。
(二)日常维护与管理
- 消防设施检查
- 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是否灵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是否堵塞等。
- 疏散通道畅通
- 严禁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堆放杂物,确保疏散通道时刻保持畅通无阻,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疏散。
四、实际案例或建议
(一)实际案例
某商场由于内部装修采用了大量易燃材料,且疏散通道被货物堵塞。在一次电气短路引发火灾后,火势迅速蔓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未及时维护而失灵,未能及时发出警报。由于疏散通道不畅,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建议
- 对于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
- 已建成的建筑,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要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 公众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不随意破坏消防设施,不占用疏散通道,积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共同维护建筑工程的防火安全。
建筑工程防火技术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有从建筑设计、施工到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落实防火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在火灾来临时保障人员的顺利疏散和财产的最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