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探析
分类: 媒体报道
标签:
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探析
一、基本概念介绍
建筑消防工程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而设置的一系列消防设施和系统。它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报警、灭火和排烟,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保障。
二、隐患成因
- 设计缺陷
- 部分建筑在设计阶段,消防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例如,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通道宽度不足,消防设施的布局不合理等。这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时火势迅速蔓延,人员难以疏散。
- 一些老旧建筑在建设时未考虑消防要求,后期改造又难以满足现有消防规范,存在先天性消防隐患。
- 施工质量问题
- 施工单位在安装消防设施时偷工减料。比如,消火栓的管径不达标,喷头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消防管道的连接不牢固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降低其灭火效能。
- 施工过程中对消防设施的调试不认真,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灵敏度不够,无法及时准确地探测到火灾。
- 维护管理不善
- 建筑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缺乏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长期处于闲置或损坏状态,如灭火器过期未更换药剂,消火栓阀门生锈打不开等。
- 没有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对消防设施的巡查、检测、维修等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对消防设施的操作不熟悉,遇到紧急情况无法正确使用。
- 人为因素
- 建筑物内违规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堆放杂物,私拉乱接电线等,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 部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烟蒂,引发火灾。而且发生火灾时,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惊慌失措,影响疏散秩序。
三、具体操作方法
- 设计审查
- 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消防设计,并将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确保设计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 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加强与建设单位、消防部门的沟通,及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施工监督
-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对消防设施的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合格。对于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 维护保养
- 建筑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保养。
-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机构进行专业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例如,每月对灭火器进行检查,每季度对消火栓系统进行试水,每年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等。
- 人员培训
- 定期组织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火灾的危险性,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报警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疏散逃生技巧等。通过培训,提高人员自防自救能力。
四、注意事项
- 在进行消防设施整改时,要确保施工安全,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 对于涉及消防设施改造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确保改造方案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 在维护保养消防设施时,要做好记录,包括检查时间、内容、结果等,以便追溯和查询。
- 对新入职或转岗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本岗位的消防安全要求。
五、实际案例或建议
例如,某商场由于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疏散通道狭窄,在一次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困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警示我们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防规范。 建议各建筑使用单位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整改消防隐患。同时,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消防部门的工作,共同做好建筑消防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建筑消防工程隐患的存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深入分析成因,采取有效的整改对策,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才能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可靠运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