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网 - 中国消防行业门户

苏州黄埭镇开展消防知识三进行动

苏州黄埭镇消防知识“三进”行动:为安全生活保驾护航

在日常生活中,消防安全至关重要。苏州黄埭镇开展的消防知识“三进”行动,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旨在提升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行动所涵盖的消防安全知识。

基本概念介绍

  1. 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会迅速蔓延,吞噬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且相互作用,就会引发燃烧。例如,木材是可燃物,空气提供氧气助燃,一个火星就是引火源,三者相遇就可能引发火灾。
  3. 火灾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为A、B、C、D、E、F六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具体操作方法

  1. 进企业
    •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火灾逃生技巧等。例如,员工要学会正确识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掌握拔插销、握喷管、压把手的使用步骤。
    •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电线是否老化、短路,电器设备是否过载运行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 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严禁在疏散通道内堆放杂物,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2. 进农村
    • 农村居民要注意用火安全。炉灶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或熄灭炭火。在野外焚烧秸秆等易燃物时,要选择安全地点,并遵守当地规定,确保无人看管时不引发火灾。
    • 定期检查家中电器设备和电线。避免私拉乱接电线,防止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砂等。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器材,提高初期火灾扑救能力。
  3. 进社区
    • 社区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消防知识。例如,介绍家庭火灾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 检查社区内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如消防栓、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发现损坏及时报修。
    • 组织居民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居民熟悉疏散路线和逃生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注意事项

  1. 消防器材使用注意:使用灭火器时要站在上风方向,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范围不同,不能混用。
  2. 火灾逃生注意: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不要乘坐电梯,应通过楼梯疏散。如果无法逃生,要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并在原地等待救援。
  3. 电气安全注意:不要在一个插座上连接过多电器,避免过载。使用电器后要及时拔掉插头,防止电器长时间待机引发火灾。

实际案例或建议

曾经有一家企业因电线老化未及时更换,引发了一场大火,导致厂房被烧毁,多名员工受伤。这警示企业一定要重视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自查自纠。

在农村,也有因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烧毁周边农作物和房屋的案例。所以农村居民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杜绝焚烧秸秆等危险行为。社区方面,可以设立消防安全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和宣传活动,共同维护社区消防安全。

总之,苏州黄埭镇的消防知识“三进”行动意义重大。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让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