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冬春季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分类: 消防要闻
标签:
学校冬春季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寒冷,用火用电增多,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校在冬春季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安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念介绍
(一)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它会迅速蔓延,吞噬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燃烧三要素
- 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
- 助燃物:主要是氧气,空气中含有约 21%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必要条件。
- 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等,能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引发燃烧。
(三)灭火器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 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二、具体操作方法
(一)日常消防检查
-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完好有效。查看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零部件有无损坏;消火栓阀门是否能正常开启,水带、水枪是否齐全完好。
- 检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无阻,严禁堆放杂物。疏散通道应保持至少 1.1 米的净宽度,安全出口门应能正常开启且标识明显。
- 查看电气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等现象。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如电脑、空调等,及时发现并排除电气故障。
(二)火灾报警
- 如果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时要清晰准确地说明火灾发生的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情况。
- 校内人员发现火灾后,应第一时间呼喊周围人员疏散,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相关负责人报告。
(三)初期火灾扑救
- 当火势较小时,应立即使用附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使用灭火器时,要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对准火焰根部按压把手进行喷射。
- 对于可利用消火栓灭火的火灾,应迅速连接好水带和水枪,打开消火栓阀门,对准火源进行灭火。
(四)疏散逃生
- 一旦发生火灾,师生应保持冷静,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的方向有序疏散。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防止吸入有毒烟雾。
- 疏散过程中,不要拥挤、推搡,避免摔倒受伤。
- 到达安全区域后,应及时清点人数,确保所有人员都已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向学校负责人报告。
三、注意事项
(一)消防设施设备使用注意
- 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过期或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 消火栓阀门开启后,要注意控制水压,避免水带甩脱伤人。
-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注意防止冻伤,手不要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
(二)疏散逃生注意
- 平时要熟悉学校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定期参加疏散演练。
- 火灾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应选择楼梯疏散。
- 如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应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三)电气安全注意
- 不要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电水壶等,以免引发电气火灾。
- 离开宿舍或办公室时,要关闭电器设备电源,拔掉插头。
四、实际案例或建议
(一)实际案例
[具体学校名称]曾在冬季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因学生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由于发现及时并迅速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部分宿舍物品被烧毁,给学生带来了经济损失。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二)建议
-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消防知识讲座、疏散演练等形式,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 增加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定期更新和维护消防器材,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通过冬春季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我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消防安全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