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消防救援大队走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关注消防安全,共筑校外培训安全防线
近日,岑巩县消防救援大队走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消防宣传活动。这次活动旨在提高校外培训机构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一、基本概念介绍
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简单来说,就是不该着火的地方着火了,并且火势蔓延开来难以控制。火灾会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预防火灾至关重要。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才会引发燃烧。例如,纸张是可燃物,空气中的氧气是助燃物,明火就是引火源,当它们相遇时,就可能引发火灾。
常见的火灾类型
-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具体操作方法
检查消防设施
- 培训机构要定期检查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查看灭火器的压力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检查消火栓的阀门是否能正常开启,水带、水枪是否齐全无损。
-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或过期,要及时维修更换。
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没有被杂物堵塞。疏散通道是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的生命通道,必须时刻保持畅通无阻。
- 不要在疏散通道内堆放桌椅、杂物等,也不要停放电动车或自行车。同时,要保证安全出口的门能够正常开启,并且标识清晰可见。
学会正确报警
- 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报警时要讲清楚火灾发生的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以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信息,以便消防部门能够迅速准确地到达火灾现场进行扑救。
- 报警后,要派人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掌握灭火技能
- 对于常见的A类火灾,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使用时,要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住喷管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进行灭火。
- 对于B类火灾,可使用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与干粉灭火器类似,但要注意站在上风方向,避免被火焰和烟雾伤害。
- 如果是电器设备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严禁用水灭火,以免触电。
组织疏散逃生
- 培训机构要制定疏散逃生预案,并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演练。演练时,要让师生熟悉疏散路线和逃生方法。
- 火灾发生时,师生要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不要乘坐电梯,以免被困。
三、注意事项
不要惊慌失措 火灾发生时,惊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要保持冷静,按照平时学到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方法进行应对。
避免盲目跳楼 如果身处较高楼层,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以寻找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如靠近窗户的房间,用鲜艳的物品发出求救信号,或者在窗口挥舞衣物等。
及时清理易燃物 培训机构要及时清理教室、走廊等区域的易燃物,如纸张、塑料瓶等。这些易燃物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助燃,加剧火势蔓延。
定期开展消防培训 培训机构要定期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培训,让大家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报警、灭火器材使用、疏散逃生等方面。
四、实际案例或建议
案例 曾经有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更换,引发了火灾。火灾发生时,培训机构内的师生惊慌失措,疏散通道又被杂物堵塞,导致部分师生未能及时逃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议
- 校外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将消防安全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 加强对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 定期邀请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通过岑巩县消防救援大队走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消防宣传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广大校外培训机构能够积极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共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携手共进,关注消防安全,守护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