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动火作业织密消防防火网
分类: 媒体报道
标签:
规范动火作业,织密消防防火网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动火作业是一项常见但又极具危险性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规范动火作业,织密消防防火网至关重要。
一、动火作业基本概念
动火作业是指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常见的动火作业类型包括气焊、电焊、切割、熬沥青、烘烤等。
二、具体操作方法
- 动火前准备
- 办理动火审批:必须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详细填写动火作业内容、地点、时间、动火人等信息,经审批同意后方可作业。
- 清理现场:动火作业现场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保持整洁。如果现场有杂物、油污等,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引发火灾。
- 配备灭火器材:在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且适用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砂、消防桶、消防斧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 设置监护人:安排专人作为动火监护人,监护人要熟悉动火区域的环境和消防知识,在作业过程中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动火过程操作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动火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例如,进行气焊时,要正确调节氧气和乙炔的阀门,控制火焰大小;电焊时,要确保电焊机接地良好,防止触电和产生电火花。
- 保持安全距离:动火设备与易燃易爆物品之间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来说,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应不小于10米。
- 防止火星飞溅:在动火作业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到周围易燃物上。可以使用防火毯、铁皮等进行遮挡,或者在动火点周围设置防护隔离带。
- 动火后检查
- 熄灭明火:动火作业结束后,要确保动火设备已停止运行,火焰完全熄灭,无火星残留。
- 清理现场:清理动火作业现场的杂物和工具,检查有无火种遗留。对动火区域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 报告情况:动火监护人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动火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过程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等。
三、注意事项
- 严禁违规动火:未经审批或在不具备动火条件的情况下,严禁进行动火作业。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有效防火措施时,绝对不能动火。
-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大风天气时,应停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 定期维护设备:动火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例如,电焊机的电线要定期检查,防止破损漏电产生电火花。
- 加强人员培训:所有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都应接受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动火作业的操作规程、火灾预防知识、灭火器材的使用等。
四、实际案例及建议
曾经有一家工厂在进行管道焊接动火作业时,由于现场未清理干净,附近有残留的易燃溶剂。动火过程中,火星溅到溶剂上引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部分人员受伤。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建议: 1. 企业要建立健全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管。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在动火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和周围人员注意安全。 4. 加强对动火作业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规范动火作业,织密消防防火网,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动火作业规定,共同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