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多部门联合检查发现14家存在问题校外机构
分类: 消防要闻
标签:
校外机构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近日,西宁多部门联合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校外机构达14家。这一情况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校外机构消防安全的警钟。
一、基本概念介绍
校外机构是指在学校以外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场所,涵盖了艺术培训、学科辅导、兴趣培养等多种类型。这些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的发生通常由火源、助燃物(如氧气)和可燃物三个要素共同作用导致。
二、具体操作方法
- 配备消防设施
- 校外机构应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且合格的灭火器。一般来说,每50平方米至少应配备1具4公斤ABC类干粉灭火器。要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好。
-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及时探测火灾并发出警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在火灾初期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 配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应保证在断电后能持续照明一定时间,疏散指示标志要清晰指向安全出口方向,且安装位置符合要求。
- 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 校外机构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严禁堆放杂物。要确保疏散门能正常开启,不得设置门槛、门锁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演练,让师生熟悉疏散路线和方法,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 规范用火用电
- 严禁在机构内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时要确保线路承载能力足够。所有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 如需使用明火,如进行实验、烹饪等,必须有专人负责,远离易燃物,并配备灭火器材。用火结束后,要确保火种完全熄灭。
三、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维护 消防设施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例如,灭火器要按时换药、维修,消防系统要定期进行测试和调试。
- 人员培训教育 对校外机构的教职工和学生要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培训应定期开展,确保人员熟悉相关知识。
- 制定应急预案 校外机构应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及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不断优化。
四、实际案例或建议
曾经有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因电线老化未及时更换,引发了火灾。由于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师生未能及时疏散,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议校外机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将其纳入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不断提升机构的消防安全水平。
广大师生也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不随意破坏消防设施,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校外机构消防安全,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